联系我们
产品搜索
上海收购清末股票
上海收购清末股票
点击看大图
  • 上海收购清末股票
产品序号:收购清末股票
产品规格: 上海收购清末股票
产品价格:  元
收录时间:2017/12/1 18:35:07
浏览次数:
产品介绍

    长期面向江浙沪地区高价收购清末股票,股市有涨就有跌,有大泡泡就有崩盘之时,大起大落才是股市的常态。这种“大起大落”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近百年中也是屡见不鲜。今天来回顾一下晚清民国的四次股市大崩溃,以为镜鉴。

  早在19世纪60年代,在中国的上海就已经开始有了洋行股票。之后,随着洋务运动由“求强”向“求富”转变,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创办工商企业。

  1872年12月,李鸿章奏呈清廷批准“设局招商”,试办中国现代轮运业,以求实现“自强求富、振兴工商、堵塞漏卮、挽回利权”。于是,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——轮船招商局,在上海应运而生。
  轮船招商局在初期的资本筹集方面,率先启用了一种新型的工商企业组织形式,即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。轮船招商局向民间发行股票,招股集资,股票以等额划分,可以买卖转让。
  我国股票发行的大幕就此拉开,李鸿章也谓是“中国的股民之祖”。
  随后,江南制造局、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、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,上海《申报》在1883年10月21日曾专门发出评论“招商局开其端,一人倡之,众人和之,不数年间,风气因之一开,公司因之云集……”
  有趣的是,股票的发行,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职业,掮客,类似于今天的股票经纪人。
  股票的买卖双方,需要经过掮客的居间达成协议而完成交易,掮客则按比例向客户收取佣金。
  掮客们不仅十分了解股票,而且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,他们从事股票买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  由于当时中国没有专门的股票交易所,为了买卖股票,这些最早的股票经纪人只好到当时大家都聚会的场所——茶馆来进行股票交易。
  这种当时在茶馆喝茶的行为称之为“茶会”。每天早上,这些人来到一些著名的茶馆,举办茶会,大家在一起,聊聊天、喝喝茶,当然主要是交换信息、洽谈交易和接受客户的委托,不过这种交易一般都是口头成交,在之后才将交易落实。当然,也不乏有股民四处打探小道消息,预测当天的行情是多头还是空头,以决定股票的去留。
  这种茶会代行证券交易的方式一直延续了很长的时间,一直到1914年秋天上海股票交易公会成立,证券交易才开始逐渐走向正式。
  1883年的第一次金融危机
  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一说到炒股,人们就会想起这句至理名言,然而,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
  1881年,原本乏人问津的轮船招商局股票价格开始上涨,100万两的额定资本全部招满。第二年,轮船招商局面额百两的股票市值达到了260两的高位,并在这一年长期维持高价位,成为上海证券市场上的“龙头股”。
  资料记载:“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,自轮船招商局获利以来,风气大开”。
  国人开始狂热起来,并迅速发展到了不管公司业绩好坏,能否获利,有股就买的地步。正如1882年9月2日的《申报》所评论的:“今华人之购股票者,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,及可以获利与否,但有一公司新创、纠集股份,则无论如何,竞往附股。”
  在股市里,狂热,往往就是危机的前奏。
  1883年10月,对矿业股票的过分投机,导致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。当时,矿业股票暴跌,形同废纸,其他原本信誉良好的招商局、开平矿务局股票也是一落千丈。